【病理超大組織固定大蠟塊包埋切片HE染色實驗外包服務】
病理超大組織固定大蠟塊包埋切片HE染色實驗外包服務服務流程
切取新鮮組織經過固定取材脫水透明浸蠟后用特定的包埋模具將前期處理的組織塊與融化的石蠟一起包埋成組織蠟塊的過程稱為組織取材包埋。
超大組織固定超大蠟塊包埋實驗流程:
取材-脫水-透明-浸蠟-包埋
超大組織固定超大蠟塊包埋送樣運輸要求:
固定組織常溫運輸保存

制作石蠟切片,切片前須將石蠟滲透組織包埋于石蠟中,而水與石蠟又是不相混合的,所以在浸蠟,包埋前必須將組織內所含的水分脫去。而大多數的組織固定劑是水溶液,隨后的水沖洗也使其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必須先行脫水,一般是浸入逐級增加濃度的酒精來完成。由于酒精和石蠟不能混合,須再用一種石蠟的溶劑來置換酒精,因大多數石蠟溶劑有使組織的折光率增高并表現為透明或半透明狀,所以此步驟又稱透明。最后用石蠟浸漬組織并鑄制成堅實的蠟塊。
常規的石蠟包埋過程包括五個基本步驟,即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和包埋。
(一)固定
采取的病理材料必須立即放入10%福爾馬林固定液中。
(二)脫水
組織經固定后,尚含有多量水分,而水與透明劑苯、石蠟根本不相融合。必須先把組織中的水分除去。但脫水劑必須是與水在任何比率下均能混合的液體,脫水劑常兼有硬化組織的作用。最常用的脫水劑為酒精、丙酮等。
1.酒精 沸點78.4℃,為最常用的脫水劑。脫水能力強,并能使組織硬化,能較好地與二甲苯透明劑相混合。最終結果表明,只要脫水環節處理好,都會得到好的切片。脫水的程序為70%一80%一95%一100%。各級酒精2—4小時,視材料的大小、厚薄而定。100%酒精有硬化組織的作用,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不超過3小時。腦組織、脂肪組織或疏松結締組織,脫水時間要適當延長。
2.丙酮 沸點為56℃。脫水作用比乙醇強,但對組織塊的收縮較大,主要用于快速脫水或固定兼脫水。脫水時間l一3小時左右。
(三)透明
透明對組織有脫酒精及透明兩種作用。當組織中全部為透明劑占有時,
光線可以透過,組織可呈現不同程度的透明狀態,此種現象稱為透明,具有這種作用的試劑稱為透明劑。常用的透明劑有:
1.二甲苯 是最常用的良好透明劑,不影響各種染色。二甲苯易溶于酒精,能溶解石蠟,也是封固劑,不吸收水,透明能力強,易使組織收縮、變脆,故組織塊在二甲苯中不宜久留,特別對小動物組織材料必須嚴格控制好(各種器官的透明差異很大),通常為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
當二甲苯透明時必須持組織放在專用二甲苯皿器中,這樣可減少透明時間,有利于組織透明徹底,在換組織塊透明時候,所用的鑷子等器具必須干燥,不得將水滴混入二甲苯中,因水滴易被組織吸收而影響透明程度,潮濕天氣更應引起注意。
2.冬青油(水楊酸甲酯)為無色油樣液體,易溶于醇、醚及冰醋酸,難溶于水。透明速度較慢,數小時或數天。一般經無水乙醇脫水后再入冬青油。
(四)浸蠟(透蠟)
組織經脫水透明后要用石蠟等支持劑透入內部,并除去組織中的透明劑,把軟組織變為適當硬度的蠟塊,以便切成切片。
浸蠟的要點有二:①石蠟要完全滲入細胞的每個部分:②石蠟要緊密而均勻的貼在細胞內外兩面,使組織與石蠟成為不可分離的狀態。
為了減少組織的收縮和提高浸蠟的效果,浸蠟用的石蠟依據熔點不同,先經低熔點石蠟再經高熔點石蠟。一般設置熔點50—52℃為第一缸蠟,52—54℃為第二缸蠟;54—56℃為第三缸蠟,第三缸石蠟的熔點根據季節可進行調節,夏天使用熔點56—58℃或58—60℃石蠟,盛夏使用熔點60—62℃石蠟。
浸蠟的時間 根據不同組織類型及其大小而定:組織1—2cm大小,浸蠟2—3小時,2—3cm浸蠟3—5小時,對細胞密集,纖維成分少,如肝、腎應減少時間,含脂肪和纖維成分較多的組織需增加時間。
浸蠟時石蠟在溫箱內的溫度應與石蠟的熔點相配合,溫度不可過高過低,過高會使組織高度收縮變脆,無法切片,過低石蠟將凝固達不到浸蠟的作用。常規的作法是調節至略高于石蠟熔點2—3℃?刂茰囟仁墙灅O其重要的關鍵。
(五)包埋
將液態的石蠟倒入金屬包埋框或包埋的紙盒中,再將浸好蠟的組織塊平放底部,注意切面方向朝下放置,待石蠟凝固后去掉包埋框,完全冷卻變硬后再修整蠟塊,要求組織外圍的石蠟保留適中以便切片。
(六)切片前的準備工作
1.修整蠟塊 石蠟切片是以石蠟作為組織的支持媒介。應先將包埋的每塊組織周圍過多的石蠟切去,四周留約2mm的石蠟邊。留得過少,使連續切片分片困難且易破壞組織;留得過多,徒占地方,同時使標本之間的距離過遠而鏡檢不便。蠟塊兩邊必須切成平行的直線,否則切下的蠟條彎曲,也不可修成圓角,致蠟帶容易分開不能成條。
2.玻片處理 一般玻片用76X26mm載片,厚度l一1.5mm,厚于1.5mm的玻片不宜用于高倍鏡及油鏡的觀察,選購玻片應注意:從側面看白色的為優品,帶藍或綠色的為劣品,平面光滑不帶波紋者為上品,稍有波紋者為次品,邊緣光滑己加工磨邊者為上品,邊緣粗糙未經磨邊者為次品。載玻片上面如有云霧斑點,系受霉菌侵蝕不能使用。
新的玻片也必須擦洗干凈,否則染色時引起切片脫落,方法有①煮沸洗滌法、②洗液浸泡法。最后經95%酒精浸泡脫脂、烘干。
將洗凈的載玻片上均勻涂抹薄薄的一層蛋白甘油(防止組織脫片),放置冰箱備用。
(七)切片制作過程
1.將預冷的蠟塊固定在石蠟切片機上,使蠟塊的切面與刀口成平行方向,刀的傾斜度通常為15℃,轉動輪轉推進器,調節切片厚度為6μm,切成厚度均勻的切片。
2.左手持毛筆,右手旋動切片機轉把,切片帶出來之后,用毛筆輕輕托起,再用眼科鑷輕鑷蠟片,以正面放入展片箱中,其水溫40—43℃左右。待攤平整后撈片。
3.貼附切片 左手持載玻片之一端,垂直入水去附貼切片,右手用毛筆輔助推動,附貼至玻片上的三分之二處。
4.切片貼附后,放在空氣中稍晾干,即可進行烤片。血塊組織、皮膚組織須及時烤片。但對腦組織、脂肪組織待完全晾干后才能進行,這樣可防止產生氣泡而影響染色?酒臏囟纫韵炄芙鉃闇。也可以放置60℃烘箱內烘烤過夜。
實驗注意事項
1.固定組織所用的固定液要充足,至少相當于標本總體積的5倍以上,標本容器及其口徑有適當大小,使標本能原形進行固定,避免使標本遭受擠壓。
2.組織塊透明在制片中是很重要的環節,如果組織不能透明,其原因可能有脫水未盡、組織太厚、透明時間不夠以及與某些組織本身性質有關等。所以應從多方面考慮,盡可能使組織達到透明目的。通常根據透明時間與眼觀相結合判斷透明程度。
3.凡是陳舊、腐敗或干枯的組織不易制成好切片。
4.固定失時或固定不當的組織,染色時常出現核染色質著色淺、輪廓不清,出現程度不等的片狀發白區。
5.組織脫水、透明和浸蠟過度,會造成組織過硬過脆,特別是小動物組織應嚴格控制。
6.切片刀不鋒利,切片時會自行卷起或皺起,不能順利連成長蠟帶。切片刀有缺口,易造成切片斷裂、破碎、不完整及刀痕等現象,不利于切片和觀察。
7.組織切片機各個零件和螺絲應旋緊,切片刀應固定牢固,否則將會產生震動,以致出現切片厚薄不勻和橫皺紋等現象。